酶解方案科學性合理性直接關系到魚溶漿產品的品質高低,除了在執行標準中要求的酸溶蛋白、肽含量、相對分子量、揮發性鹽基氮等指標達標外,還對生產過程的難易程度和產品終端使用的也是有量化要求的,生產過程控制與產品有往往會關注一個共同企業內控指標----流動性。流動性好與壞會影響濃縮、灌裝,容易造成生產管道堵塞等生產過程操作的困難度,更重要的是會因為損耗而增加成本。產成品的流動性低也會影響噴涂或者預判混合的均勻性,給使用者帶來困難,增加生產成本。在工廠實際規模化生產中提升魚溶漿流動性是生產面臨的一個技術難題和要點。
很多技術文獻都公開用單體酶水解生產魚溶漿,如,木瓜蛋白酶、堿性蛋白酶、胰酶等蛋白酶。但因為單體酶作用位點單一,酶解程度依然無法滿足“流動性好的指標”要求。所以,各大專家已把技術要求聚焦“復配酶解技術”,復配酶解技術主要是利用單體酶分解特異性,并精準分析它們的協同或抗異性,將有協同作用的單體酶通過合理的酶活計算復配再一起形成一個綜合體系,在使用過程中將底物濃度、物料溫度、物料PH值調整在復配酶的適宜范圍內,酶解時間的控制則是通過觀察和測試達到標準后終止反應。經實驗對比,利用2-3種酶制劑復合后進行水解的雜魚魚溶漿經濃縮至水分含量55%后,用粘度計檢測的粘度相比單獨用堿性蛋白酶或木瓜蛋白酶水解的粘度降低至少15-20%,同時水解度提高25%以上,這說明復配酶解技術對于降低魚溶漿粘度具有特殊的技術效果,是提升魚溶漿流動性的技術關鍵。
摸索是最大的成本!全球18年定制型酶制劑生產及技術應用服務商為您解答,免費提供小樣!可立即撥打免費電話咨詢400-0371-413,也可掃描微信二維碼咨詢。
【原創聲音】本文由南寧東恒華道生物科技原創文章,轉載需注明出處。